找到相关内容187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宋明时期 “三教圆融”局面的出现

    调和,从而使佛教能够在中国生存与发展,早期佛典翻译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调整译文,以符合儒家的伦理道德并以此来谋求封建统治者的支持和推广。这是佛、儒的交流与融合。如在东汉末年出现的《理惑论》一书中,...为出家僧人辩护,等等.《理惑论》可谓早期三教圆融的反映。  魏晋南北朝时期,玄学兴起,佛教学者便转而用玄学家的眼光看待佛教,认为佛教是包含义理的宗教。佛教般若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达起来的。该时期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10660301.html
  • 《弘明集》中的儒佛会通问题──“神灭论”与“神不灭论”作为讨论中心

    223  [论文大纲]  一、绪论:从文化冲突、文化妥协到文化融合  二、印度佛教之东传与“格义佛教”在中国的发展  三、《理惑论》所引起的儒佛会通问题  四、《明佛论》中所引起的“神灭论”与“神...当佛教思想开始传入中国之际,中国的知识份子,如何去因应这种异国文化冲击的问题。  页229  三、《理惑论》所引起的儒佛会通问题  1.的生平及其时代背景  在梁朝僧祐所编集的《弘明集》中,...

    黄俊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5846204.html
  • 白马寺释名

    的事了。  关于洛阳白马寺在史书上的记载很多,在较早的佛教文献《理惑论》中已有记载,但只是说  "时于洛阳城西雍门外建佛寺,于其壁画千乘万骑绕塔三匝。"  此中并为说该寺名叫白马寺,只是说"佛寺...约定俗成的原因遂以其作为寺名",所以就在此基础上直接称呼该寺为白马寺了。  较早的文献《理惑论》及《四十二章经序》中都提到了洛阳的白马寺,可以肯定这座白马寺东汉初年已经建立。但当时并未称白马寺,...

    存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05662031.html
  • 佛教义理与儒道思想

    ---   佛教的基本教义可概括为“三法印”,即诸法无常(万物变化无常),诸法无我(万物没有质的规律性或主宰者),涅槃寂静(最高的精神境界)。如理惑论》第一章引“太子曰:万物无常,有行当亡”,...,宰国可以治民,独立可以治身。履而行之,充乎大地;废而不用,消而不离,不解之,何异之有乎?”(《理惑论》第四章)所说的“道”,包括世界的本源,万物运动规律的道(即最高主宰),天道(即四时运动...

    彻 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23453846.html
  • 佛教和道教

    联系在一起。所以东汉末年的中国佛教徒所写佛学论文《理惑论》虽然反对神仙方术,但仍用老庄无为思想来发挥佛教教义。  初平四年(193),丹阳人笮融为徐州牧陶谦督广陵等郡漕运,他断盗官运,大起浮屠祠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80664961.html
  • 佛教传入早期的儒佛之争与慧远对儒佛关系的调和

    立场来看,佛教的传入带来了两个极为重大的问题:一为从民族与种族上所提出的夷夏之辨,二是佛教对现实儒家政教所产生的巨大冲击。  针对佛教的有关夷夏之辨的记载最初见于东汉时期的文献《理惑论》1。是站...阐述了这一观点。顾欢认为,佛教是夷狄的宗教,非中夏所宜取,"以中夏之性,效西戎之法",是"悖礼犯顺"。(《南史》卷七五)顾欢对佛教的批评并没有什么新意,大体上仍然是《理惑论》上所载的观点。但顾欢之说...

    郭晓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94056607.html
  • 佛教海上传入中国之研究

    派遣使者到西域去求法,这是向来被公认的佛教传入中国之始。关于这个传说,前辈学者作过种种考证,一般都认为是伪造。  记述这个传说的文献很多,有《后汉纪》、《后汉书》、《四十二章经·序》、《理惑论》、《...流传的“世传”,可见范晔(398-445年)时代就认为是传说了。  其后,故事越来越详。《理惑论》、《四十二章经·序》等记下了使者张骞、羽林郎中秦景、博士弟子王遵等人的名字,以及增添了在大月氏国...

    吴廷/郑彭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03140829.html
  • 佛教传入中国的初期

    来华,月氏国沙门支谶到洛阳,各译佛经数十部,共一二百卷。灵帝时,印度沙门竺佛朗也到洛阳。极力提倡佛教,主张与中国文化调和的名著《理惑论》,便是这一段时期的著作。此后沙门康僧会,月氏籍的名士支谦(受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44960509.html
  • 佛教传入粤西与惠能悟道关系

    著作《理惑论》产于粤西  佛教传人中国确切的最早时间,至今难以考定。据历史文献的多种记载,大致可以推定,佛教的传人中国,当在西汉末年、东汉初年的两汉之际。佛教传人中国后,在中国发展,最终形成中国佛教...背悖,如何调和外来的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学、道教文化之间的关系,是初期佛教传教者亟需解决的命题。  产生于汉魏之际的《理惑论》,最先体现了试图对这一命题进行解读的意图。就出自于粤西。由此...

    陈泽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80164408.html
  • 《四十二章经》考

    并本指定现存的本子即是汉译本。   《四十二章经》有汉译本,似无可疑。《理惑论》作于汉末,已说汉明帝“遣使者……于大月支写佛经四十二章,藏在兰台石室第十四间”。博与支谦略同时(支谦译经在吴黄...,浮图等名渐失其本义而变成佛教塔寺之名。   总之,陈先生谓“范蔚完所搜集之后汉史料实未见有佛之名词及记载”,此说实不能成立。第一,现存之后汉译经无不称佛,说已见前。第二,《理惑论》亦称佛,说亦已...

    胡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71963831.html